【北京:2025年重点储备和服务不少于10家本市拟上市医药企业】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其中提出,加强企业上市融资服务。做好企业上市储备,按照储备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目标,2025年重点储备和服务不少于10家本市拟上市医药企业,推动其在北交所等市场的上市进程。
【机会前瞻】
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 年)》,以32条硬核政策推动创新药械研发、生产、审批、应用全链条提速。这是北京连续第二年推出专项政策,相较于2024年聚焦临床试验效率提升和医保支付改革,2025年政策呈现三大突破。
首先是研发创新加码。新政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时间从2024年的24.9周压缩至20周以内,多中心试验伦理审查互认率提升至90%以上,通过AI赋能受试者招募,缩短患者入组周期。在前沿领域,启动肿瘤、心脑血管等重点专病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建设,支持阿尔茨海默症精准诊断试剂、无创血糖仪等前沿技术研发,明确2025年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不少于15个。同时,设立5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推动AI+病理、AI+制药等场景模型开发,支持企业利用医保大数据开发商业保险产品,探索医保基金与药企直接结算。
其次是优化审批与生产流程。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试点范围扩大至仿制药和医疗器械。并且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允许跨国企业以委托生产方式在京上市,推动医疗器械跨境委托生产先行先试。
最后是在市场与支付体系上的创新。新政将医保准入前置,创新药企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后即可与医保部门沟通,1类创新药获批后1个月内快速挂网,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并降低药店连锁门店面积标准,取消连锁总部持股比例限制,鼓励 “双通道” 药店扩容,2025年计划新增2000家DTP药房。
新政实施后,北京在2025年实现新获批创新药械不少于15个、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覆盖率超60%的目标。随着南北产业带协同效应显现,北京有望成为下一个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