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淑女朦荳:糖心免费版app下载安装-马上评|清明祭祀别忘安全和文明
“在‘金元宝’燃烧的过程中我一直心里默念平安健康……”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未做安全防护,冒风烧纸祈福,纸钱残火引发火灾,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目前,嫌疑人张某已被刑拘。

火灾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北京日报 图
路口或街巷深处烧纸祈福、祭祀的场景,近年来并不鲜见。清明节前夕,一些市民作此选择,很多是因为人在外地或没空去陵园现场祭祀,于是找块地方,代作祭祀之所。
我国民间习俗里,素有“家祭”传统,有些人忌惮家中明火,干脆移步室外,在公共场所“动火”,这就留下了不少公共安全隐患。不要说极易引发火灾,单就纸钱焚烧后留下的一摊摊黑得瘆人、难以清理的灰渍而言,也是对卫生环境的破坏。
清明节在即,相关的扫墓、祭祀活动也将迎来高峰。我们在慎终追远、祭奠亲人,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缅怀的同时,切不可忘了祭祀安全和文明。
值得警惕的是,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各地的火灾高发期。今年3月25日,北京一男子野外祭祀引发火灾,过火100平方米,被行拘和罚款。野外烧纸钱不安全,陵园里烧纸钱就安全吗?当然不是这样,3月23日,安徽淮南高新区城管大队执法人员便联合消防部门在当地陵园内扑灭了一片明火。
现在各地都在倡导文明祭祀,过无烟火的清明节。很多陵园禁止点燃明火,提倡鲜花祭祀,有些人却抱着“无元宝不祭祖”的旧观念不放,依然大烧特烧“金元宝”。有的祭祀点位于山林地区,本就严禁焚烧行为,但有些人抱着无人知晓、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偷摸儿烧纸钱。
检讨此类案例,不难发现,很多人并不认为不分场合、不分形式地烧纸祭祀是在冲撞文明秩序、损害公关利益,而是以“传统习俗”“祭祀权”为不文明行为找借口。祭祀和祈福当然是合法权利,但这个权利并非没有边界,祭祀并非可以由着性子来。
祭祀是一种文明的仪式。清明节扫墓祭祖确实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例如墓前的鞠躬或叩拜、祭祀后的家族聚会等,都显现了国人的念祖和乡愁情结。但是,“仪式感”并不等于张扬行事、大操大办、好大喜功,不能让仪式异化和变味。
敬畏生命、慎终追远、修身养德,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才是清明祭祀该有的样子,是“清明文化”的本真内涵。
以烧纸钱来说,有人为了显摆“实力”,不惜花费大价钱买来纸造的家具和房子一烧了之,以示对祖先的孝敬,近来某地“200平米双层纸别墅售价1.5万元”的消息,便是一个让人咋舌的案例。这类体量庞大的器物,照例是要在现场焚烧的,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这番折腾对社会心理造成的“冲击”,也可想而知。
“女子烧纸钱烧毁7辆车”,给他人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也给自己招来了牢狱之灾,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时代在进步发展,祭祀方式可以多元,但守好文明和安全的底线,是不变的内涵。崇尚简约、拥抱文明,让清明祭祀活动清风徐来、滋养人心,以文明、环保、安全的方式缅怀先人,一束鲜花、一首诗歌、一场默念,皆是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