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lvog官网:糖心精产国品免费老版-上海之旅相册①|Fedir:我在你们社区食堂吃饭
【编者按】2025年3月,中国已经对38个国家实行了单方面免签,入境短期旅游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在上海亦生活着许多外国人,他们有的在此客居一段日子,也有的把这座城市当作了他们的家。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上海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第一站。在新项目《上海之旅相册》中,澎湃新闻邀请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和上海产生交集的外国人,邀请他们打开自己的手机或者相机,分享记录上海的照片与故事。
第一位分享的是 Fedir,他来自乌克兰,在中国生活了6年。2021年末,他来到上海,并在此居住了3年多。“我第一次来上海是6年前的春节,初见时的徐汇让我想到了欧洲,而浦东新区则像在美国,所有这些又与中国本土的建筑结合在一起,让我很着迷。”Fedir 说。

这张照片里,我坐在电动车上。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就租了一辆电动车。这张照片是我朋友拍的,我发现车的颜色和消防栓颜色一致,像火一样,很迷人。
我的名字叫Fedir,我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费龙哥哥。在上海,我的一天过得普通又充实。最近我7点起床,我希望夏天能调到6点。起床后的3小时是例行动作。醒来、刷牙、喝杯水、然后祈祷,我信基督。接着我出门锻炼一小时,回来准备早餐,洗澡,然后我有30分钟的读书时间,我会做些笔记,用15分钟打些电话联系事情。3个小时一到,我出门工作。
我的工作是为一些公司提供沟通技巧、文化差异、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一天总是排满了各种会议。今天(3月27日)中午,我吃了一碗兰州拉面,然后又参加了个会议,在医院看望了朋友。晚上,我常去俱乐部跳舞。我不喝酒,所以对我来说,跳舞像一次充电,不是系统重启,而是为第二天补充能量。

我是2021年末来的上海,之前在青岛,青岛的外国餐馆数量不多。在上海,我很高兴有很多外国餐馆。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餐厅之一里的食物。它让我想起了英式早餐,香肠、鸡蛋、面包等等,还有北非蛋(shakshuka)。它基本是一些西红柿和奶酪,你可以把面包蘸汤吃,尽情享受。它让我有家的感觉。

这是我家社区食堂的一餐,我点了西红柿鸡蛋、土豆、蔬菜和南瓜汤,食堂在中山公园旁边,非常实惠。晚上,食堂里有很多老年人,里面的氛围很棒。我有一种很好的老年人的感觉,在那里我可以练习我的中文,也可以学一点上海话,它就在我家楼下,非常方便,有时我不想做饭或时间不够,就下楼享用这顿饭。他们从5:30到晚上7点左右营业。

这张照片中,我与一位穿红裙子的漂亮姑娘正在跳舞。去年,我在上海街头做了个舞蹈项目,我和我的朋友会随机邀请一些人跳舞。我们想让下班的人们沉浸在舞蹈中,使人放松。照片是在北外滩拍的,傍晚5点多。跳舞的时候,我不会把音乐放得很大声,人们会聚拢过来,但保安并不介意,他们看到我们穿着得体,也看到人们欣赏我们的舞蹈。一位陌生人帮我拍了这张照片,我真的很喜欢它,看起来如此清澈充满活力,与这座城市共舞。

来上海后,我一直骑电瓶车,很便利,后来我发现我可以搭船从浦西到浦东,我惊讶只要付2.8元的票价就能摆渡渡江,非常便宜。十几分钟的航行还可以欣赏江两岸的风景,而晚上则更迷人。那天我去江对面的一家银行参加了一个会议,我穿西装、领带,开着电瓶车,坐着渡船。哈哈。
上海是我最爱的三大城市之一。第一是波士顿。我在那待了很久,在那长大,在那上学,然后是纽约,第三个是上海。
我选择上海的理由是因为这里的人超级友好,城市也超级安全,生活便利。有人会说上海太忙了,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座城市组织得很好。如果我要从城市一边到另一边,我可以乘坐地铁,也可以搭出租车,甚至坐公交。我爱坐公交,有的公交还有专用车道。就像71路,不会因为交通堵塞而停车。

我乘坐公交,上海的公交很方便。

我喜欢去菜市场买蔬菜水果,如果从商店里订,质量不一定很好。但自己挑选,我总能选到我要的蔬菜水果。我的母亲住在澳大利亚,每次我回去,那里的蔬菜水果价格大约是上海的三倍,很贵。当时我拍了张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这条帖子点击率还挺高的。
这座城市一直设法将不同国家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我不是个想通过赞美上海出名的外国人,但这座城市非常友好,上海人非常友好,会和我打招呼说“侬好”。我待过四个不同的国家,乌克兰、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我现在更喜欢待在中国,这里是我现在的家。
因为我过往的经历,我认为自己不完全属于任何一种单一文化。我试图从每种文化中汲取精华,如今,我也想要融入中国文化。无论我在哪,我都会感到很舒服。我是一个出生在乌克兰,在美国长大,家在澳大利亚,生活在中国上海的人。

这张照片拍摄于徐家汇公园,我住在徐汇的时候经常来这跑步,跑完步,我调整呼吸放慢节奏,绕着公园散步。它让我想到纽约的中央公园,我也很喜欢。

这张照片的背景里有东方明珠,有一年的圣诞节,我来到北外滩的一个德国传统圣诞集市,在那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当然,这座城市也有些地方让我不太满意,其中之一便是暖气。很少有公寓装暖气,这让我痛苦,我母亲住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那里很温暖。夏天40度,冬天不会低于10度。所以在上海,我得用空调,但用空调很干燥,所以我更喜欢地暖。我之前住在青岛,那里有很多地暖房。供暖是我唯一觉得上海需要改进的地方。
编后记
作为一名乌克兰人,Fedir 也谈到了俄乌冲突。“每场战争都是一场毁灭,我希望它很快结束,迎来和平。”Fedir 说,“但因为我的个人背景,尽管我出生在乌克兰,但我在美国长大,也已经8年多没有回乌克兰了,而我的母亲住在澳大利亚,她是我在这世上最亲的人也是唯一的亲人。所以,我无法作为一个完全的乌克兰人去谈这件事。但,生命高于一切。”